王建民 小琉球 咬筆妹 綠島 賞櫻 享受關係─從「聽」開始※本圖文摘自 家長學苑電子報148 期 ,純屬分享,若有侵權,煩請告知刪除!經常聽到許多青少年的父母受不了孩子唯我獨尊的生活,總是把家搞得像垃圾場般。自己的房間也就罷了,連客廳都可以發現十幾個「青少年」使用過的遺跡。茶杯、雜誌、外套、化妝棉、指甲刀、、、。父母用盡各種提醒、抱怨都無效,最後乾脆自己動手收拾,甚至扔進垃圾筒。無奈此舉卻得到青少年大罵的回應。 到底這個溝通可能蘊含什麼玄機呢? l 父母─擔心孩子做事七零八落;焦慮別人突然來訪怎麼辦?更生氣說不聽,挫折對孩子一點影響力也沒有。我只好強力介入。 l青少年─上課、補習已經把我搞得精疲力竭,難得在家可以輕鬆,還一直被緊迫盯人,真受不了。雖然也覺得過意不去,但越管就越不想弄。嗆聲代表我不能輸。 於是發生兩敗俱傷的溝通。父母與青少年各記上一筆「為什麼你這樣對我」,親子關係因此蒙上陰影。常想難道血濃於水的親情,真的在青少年與父母間無法存在嗎?親子間真得只能刀槍相見嗎? 一個真正能享受關係的有效溝通到底是什麼呢? 應是雙方透過聽、問、說的循環過程交換訊息,以相互了解對方的想法、點子和經驗,以達到對事情多角度的思考。 從上述的例子,溝通失敗的原因是每個人「只想說」自己想說的,而忽略「聽」別人想說的能力。 從發展的角度看青少年正處於自我中心期,特質是凡事都想建構自己的主張和自己的獨立性,因此難免會陷入「只是說」的魔咒。如果此時再加上「外來的建議」是較批評和攻擊的方式,為了保護自己的主軸性(自尊),更無法分化「你是在說意見不是在批評我」,於是更強力只是說自己想說的,進入很難客觀化地加進「聽」的溝通。 所以要幫忙青少年,父母也得先「放下」自己想說的,才能聽到青少年為什麼捨整齊就髒亂?心在忙碌什麼?想証明或抗爭什麼?當然也得考究和青少年如何進行溝通討論,讓青少年不用武裝和防衛,真正對青少年施展我們的影響力及讓青少年在感覺被愛之下思考、成長和負責。 所以,父母的意見若從批評出發,要得到正面效果是困難的。如果能以一種〞三明治〞的表達取代批評,青少年比較容易接受,溝通才有效。 以上述事件為例,三明治表達法是: 三明治一:說正面希望的話:「我喜歡客廳很清爽、整潔。」 三明治二:針對被冒犯的行為用感情訴求,提出具體的說明:「可能你很忙,或有什麼原因,所以東西一直還在客廳。我覺得你不關心自己和大家的生活與健康」 三明治三:提出對事情的建議:「請你說說整理計畫或困難,如果暫時還無法處理,我先把東西收在盒子中,你找時間整理。」 實施「三明治」法,讓父母的愛在青少年「聽」的下去中滋長。1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wzgbeeancifee 的頭像
    wzgbeeancifee

    wzgbeeancifee的部落格

    wzgbeeancife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